临床资料: | 未知, 34岁 21年4月发现阴道异常流液3天。妇科B超示:子宫左上方见囊性包块,大小约7.0x5.4x7.6cm,透声欠佳,囊壁较厚,囊壁见多发略高回声突起,囊腺瘤?建议手术治疗。术中所见:子宫体前位,大小正常,表面光滑,与周围无粘连,左侧输卵管系膜内见囊实性肿物,约8x6x6cm大小,与周围无粘连,左侧卵巢大小形态正常。右侧卵巢及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。子宫双侧骶韧带表面见多发紫蓝色结节,膀胱腹膜偏左侧见片状紫蓝色异位结节。22年5月左输卵管肿瘤术后1年余,发现盆腔肿物。妇科超声:右附件区囊实性团块及子宫后方实性团块,考虑肿瘤复发。盆腔及下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:盆腔内多发囊性、实性占位,考虑多发恶性肿瘤 ,盆腔内广泛转移。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,考虑转移可能大,腹膜、大网膜广泛转移。术中所见:子宫体大小正常,表面散在颗粒状结节,右附件区见直径约12cm外生颗粒状肿物,左附件区肿物直径8cm,未探及典型输卵管卵巢组织,组织结构不易辨认,子宫直肠陷凹扪及直径约6cm颗粒样肿物,子宫直肠陷凹腹膜、膀胱子宫腹膜结节状增厚,大网膜明显增厚,表面遍布颗粒样结节,脾区网膜增厚明显,脾下级处见2cm转移结节,阑尾明显增粗,表面见颗粒样结节,盆腹腔腹膜、膈顶,肝肾隐窝、肝圆韧带处、肝周腹膜、脾周腹膜、小肠、结肠、肠系膜遍布直径0.2-3cm颗粒状结节。腹主动脉旁左旁、肾血管下方扪及肿大淋巴结,大小约5×4×3cm,固定。23年10月输卵管癌术后化疗后,第13次维持治疗后第8天;患者2023年8月行全腹增强CT提示:左侧髂血管旁、盆腔内多发结节,考虑转移瘤可能大;腹腔及腹膜后多发结节影,考虑转移瘤,较前增多。 |
||
---|---|---|---|
患者详情: | 无 | ||
取材部位: | 21年左侧输卵管系膜肿瘤,22年双侧附件肿瘤 | ||
大体所见: | 21年切除左输卵管系膜肿瘤:囊壁样组织一块,范围8*5cm,壁厚0.2cm,附部分灰黄质软组织,大小3*2*0.8cm。 22年切除双侧附件肿瘤: 左附件:左输卵管长4.5cm,最大径0.7cm,未见明确伞端。左卵巢大小4.5*5*4.5cm,输卵管、卵巢及系膜区见肿物弥漫分布,切面灰黄质脆。 右附件:右输卵管长5cm,最大径1.2cm,伞端可见,右卵巢大小6*4.5*4cm,切面呈囊实性,于系膜区见一肿物,大小4*3.5*3.5cm,切面灰黄质脆。另于袋内见游离肿物一块,大小4*3.5*2.5cm,切面灰黄质脆。 |
||
免疫组化: | 21年左输卵管系膜肿瘤免疫组化结果:ER(++,60%),PR(++,60%),Pax-8(-),p16(+),p53(散在+),WT-1(+),CKpan(+),Ki-67(+,20%),SALL4(-),GPC3(-),AFP(-),CD56(部分+),Calretinin(+),CD10(部分+),Vimentin(+),β-Catenin(膜+),Inhibinα(+)。 SF-1(部分+),EMA(-),TTF-1(-),GATA3(-)。 特殊染色结果:网状纤维染色示肿瘤内呈结节状分布。 22年双侧卵巢肿瘤免疫组化结果:CKpan(+),Vimentin(部分+),ER(++,约30%),PR(++,约15%),Pax-8(-),WT-1(+),Calretinin(+),Inhibinα(少量+),CD10(+),EMA(-),GATA3(-),p53(+,约10%),CK7(-),SF-1(-),CD56(-),CD99(灶+),β-Catenin(膜+),p16(部分+),CD117(部分+),Ki-67(+,40%)。 特殊染色结果:网状纤维染色(+)。 | ||
特色/推荐理由: | Wolffian肿瘤是一种罕见但独特的Wolffian(中肾)起源的上皮性肿瘤;大多数位于阔韧带和输卵管中段;镜下形态多呈弥漫实性、小管状、筛网状、多囊状生长方式的混合;大多数为良性生物学行为;但存在恶性Wolffian肿瘤:细胞异型性增加、核分裂象增多、坏死、包膜侵犯和肿瘤破裂等均提示恶性可能;本病例发生在典型部位输卵管系膜,且于术后呈现显著恶性进展,22年切除(左、右侧附件)肿瘤性病变,与既往21年左输卵管系膜肿瘤相比较,两者形态有相似之处,但此次送检肿瘤细胞异型更加明显,且核分裂像易见。直到现在肿瘤仍然处在进展阶段,化疗效果差。所以恶性Wolffian肿瘤不应仅被视为低度恶性肿瘤,该肿瘤的进展、预后及临床处理还需要进一步讨论。 |
网友讨论